在工业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,对钢格栅板进行防滑处理升级,尤其是在潮湿、油污、冰雪或高危作业环境中,对于防止人员滑倒、坠落事故至关重要。
以下是对这三种防滑处理升级工艺的详细解析:
1. 齿形防滑处理 (Knurling / Toothed Surface)
-
工艺原理:在钢格板的承载扁钢上表面,通过滚压或冲压的方式,加工出连续的、规则的锯齿状或菱形花纹。
-
优点:
-
防滑效果*:齿形结构提供了巨大的摩擦力,即使在鞋底或地面有油、水、冰雪的情况下,也能有效咬合,提供可靠的防滑性能。
-
一体化成型:与承载扁钢一体加工,强度高、耐久性好,不会像粘贴物那样脱落。
-
美观统一:表面纹理清晰,具有工业美感。
-
易于清洁:凸起的齿形不易积存污垢。
-
应用场景:特别适用于室外平台、海上平台、化工厂、食品加工厂、冷库、人行天桥等对防滑要求极高的场所。
-
注意事项:齿形边缘相对锐利,需注意穿着合适的劳保鞋,避免对鞋底过度磨损。
2. 插片式防滑处理 (Insert Strip / Anti-Slip Strip)
-
工艺原理:在钢格板的承载扁钢上,预先开槽,然后将高硬度、高摩擦系数的金属或非金属条(如不锈钢条、硬质合金条、陶瓷颗粒条、尼龙条等)嵌入并固定(通常通过焊接或压入)在槽内。
-
优点:
-
防滑性能*:嵌入的材料(尤其是陶瓷、硬质合金)本身摩擦系数极高,能提供*的防滑效果。
-
耐磨性超强:特别是陶瓷或硬质合金插片,使用寿命远超普通钢材,非常适合高磨损区域。
-
可定制化: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材质、不同高度、不同间距的插片,实现*佳的防滑和耐磨平衡。
-
耐腐蚀:不锈钢或陶瓷插片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。
-
应用场景:适用于极端恶劣环境,如矿山、冶金、重型机械车间、叉车频繁通行的通道、腐蚀性强的化学区域。
-
注意事项:成本相对较高;如果插片固定不牢,有脱落风险(高质量产品可避免)。
3. 表面包覆处理 (Surface Coating / Cladding)
-
工艺原理:在钢格板的表面(通常是承载扁钢上表面)覆盖一层具有高摩擦系数和良好性能的材料。常见方式包括: * 热熔喷涂:将环氧树脂、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加热熔化后喷涂到钢格板表面,冷却后形成一层防滑、防腐、绝缘的涂层。 * 粘贴防滑垫/膜:使用强力胶将橡胶、PVC或其他高分子防滑材料制成的垫片或卷材粘贴在钢格板表面。 * 电泳涂装:通过电化学方法在钢格板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防滑漆膜。
-
优点:
-
显著提升防滑性:涂层或覆层材料本身摩擦系数高,能有效增加抓地力。
-
综合性能好:除了防滑,还能增强防腐能力(如环氧涂层)、提供电绝缘、降低噪音(橡胶覆层)、改善脚感(更柔软)。
-
颜色多样:可提供多种颜色,用于区域划分或警示。
-
应用场景:适用于需要综合性能提升的场所,如洁净室、实验室、医院、学校、商业建筑、需要电绝缘的电气平台。
-
注意事项:
-
耐久性:涂层或粘贴层的耐磨性和附着力是关键。在重载或高磨损区域,涂层可能被刮伤或剥离。
-
维护:需要定期检查涂层状况,如有破损需及时修补。
-
温度限制:部分高分子材料在高温环境下性能会下降。
选择建议
-
追求*防滑与耐用:优先考虑齿形或插片式处理,尤其是插片式(陶瓷/硬质合金)在极端磨损环境下表现*佳。
-
需要综合性能(防滑+防腐+绝缘+降噪):表面包覆(特别是热熔喷涂环氧/聚氨酯)是理想选择。
-
成本敏感且环境非极端恶劣:齿形处理在性能、成本和耐久性之间提供了*佳平衡。
总结
对钢格栅板进行防滑处理升级,是提升工业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。齿形、插片、表面包覆这三种工艺各有侧重,代表了从结构强化到材料复合的技术进步。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、安全要求、预算和维护期望,选择*合适的防滑升级方案,可以*大程度地保障人员安全,减少事故风险,体现“安全*”的生产理念。